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正文

2018版《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来源: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 发布日期:2020-01-02 】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510003  课程类型:B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使用专业:各专业

 

一、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形势与政策》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连接高校与社会的桥梁,是当代大学生看中国、观世界的窗口。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及其认识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和理解政策的途径;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2)能力目标 能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3)素质目标 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由于《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政司和河南省教育厅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我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形势、重大事件、重要时事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学内容

国内

形势与

政策

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

25学时

本课程开设在大一、大二第12学期,总学时65学时。在动态中把握不变的规律,每学期确定6个教学专题,选择1个专题作为专家报告内容。

国内经济

形势与政策

20学时

国际

形势与

政策

国际形势与外交方略

20学时

教学形式

理论

教学

课堂讲授

65学时

根据每学期形势变化和学校实际,学校在“必修”中选择一项作为实践必修;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在“选修”中选择任一项作为实践选修。

专家报告

(或地方政府领导)

实践

教学

校内实践

 

必修

(学校统一安排)

 

 

 

 学时不做统一安排,根据教学情况英模(劳模)报告、成功人士报告、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学生专题研讨、主题辩论、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观看教学资料片等。

选修

(学校分散安排)

专题调查、校园勤工助学、党团学习、社团活动。

社会实践

选修

 

参观访问、社会调研、假期“三下乡”、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1.《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2.《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编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政工作司委托出版

3.条件具备,考虑编写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形势与政策读本》。

(二)教学建议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制定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政治理论教学部会同教务处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形势报告和授课教师;全校性的形势报告会由党委宣传部、政教部组织;各系根据教学要点可自行组织报告和辅导。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势报告会,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要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挖掘教育资源,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学生社团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学校校园网络要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页、专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

(三)教学基本条件建议

1.师资队伍 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政教部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为教师进修、提升、查阅文件提供方便。要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出外考察学习,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要充分考虑形势与政策课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合理计算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学团队要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教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业务水平,积极了解当代及本校大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情况及其思想特点,对症下药,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 教学设施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相关电影或纪录片、报纸、杂志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了解社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条件 该课程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实践性强,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均需多参加社会考察与实践,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 增强教师队伍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创新的意识,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通过科学管理、分工协作,逐步收集与课程相关的音频、视频的素材,完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多媒体、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搜集与课程相关的素材、案例,丰富课程内容,加深学生理解。

3. 其它新闻媒体资源。紧扣《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引用有关中央重要的会议文件、中央领导人讲话,结合《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这些重要宣传媒介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充实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认识。

(五)教学考核与评价

考核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本课程为考查科目,考评将重点放在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考评,结合课堂表现、活动表现等综合观察。

1. 考核形式 实行学期考核制,考核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及要求决定。可以采用命题制卷考试(开卷)、写小论文、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

2. 教学评价 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采取多元考核,突出能力素质的考评。将形势与政策课学生成绩评定分为四个部分:学生平时成绩为20分(含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课堂小组合作20分(小组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组织汇报等);学生社会实践成绩为20分(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表现、作业、成果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期末考核采用写作论文或调研报告,成绩为40分。 四、学习指南

(一)学习的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学习的针对性。重点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二)学习思路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不能仅满足于课本和课堂的学习。应该利用课余时间涉猎课本之外的知识和信息,扩大视野、开拓思、循序渐进。通过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习参考资料

1.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

2. 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

3. 《中国青年报》。

4. 《人民日报》。

5. 人民网。

6. 新华网。

 

课程标准的主要编写人和审核人

1.主要编写人:徐 袁欣 张天涛

2.主要审核人:刘永仓